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王家卫这一名字在国际上已成为了香港文艺电影的代名词,并象征着一个识别度极高且风格鲜明的审美表现手法。王家卫和他的两位长期合作者——张叔平(艺术指导/服装和布景设计师/剪辑师)与杜可风(摄影师)一起,采用一连串多种多样而循环出现的理念、元素和视觉主题,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电影世界。王家卫在《阿飞正传》(1990)、《2046》(2004),当然还有《花样年华》中三次关注的20世纪60年代无疑代表着其长篇作品的一个重点。但他对穿梭于时空中的不同时刻也同样游刃有余:从《旺角卡门》(1988年)、《重庆森林》(1994)、《堕落天使》(1995)和《春光乍泄》(1997)中的当代,到武侠剧情片《东邪西毒》(1994)的古代(1994),再到最近横跨三十至五十年代的武术片《一代宗师》(2013)。重复出镜 的元素,如金色假发、丰富而饱和的色调、旗袍、挥之不去的凝视、家居清洁手套,幽闭的内部空间、重复的片段、明亮的灯、时间的流失(有形的和无形的)、以 及香烟和鸦片的烟雾,只是填充着这个世界的标志中的一小部分。这是一个在视觉叙述方面决然一致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通过对中国/香港各个年代的视觉文化的阐释而想象出的世界。 在《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两部影片中,当代香港被霓虹灯点亮的夜空和其迷宫般的建筑在电影的视觉质感的塑造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座城市的城市景观和天际线长久以来都是许多电影人的参考和灵感的来源,王家卫和他的合作团队除了将影片的每一帧 都制作成别致如画的奇观之外,更成功地为重庆大厦、麦当劳餐厅、尖沙咀的街道和普通公寓楼这些熟悉的景观注入了一抹神秘而诱人的妩媚。再加上头戴金色假发 的蛇蝎美人林青霞和莫文蔚谜一般的存在,这两部电影为该城市创造了某种可谓超现实(或者说重新构想)的版本,城市平日的现实被赋予了一层纱样的滤镜。在 《花样年华》中,一部分作为时间背景的六十年代香港由曼谷所取代。这一固定选择是有现实原因的,因为今日香港的大部分都与其六十年代大相径庭。然而,这也 恰恰体现了王家卫对模拟“现实”,或者说模拟“真实”这一理念的处理手法。他并未盲目地追随年代的准确性,在电影中为观众呈现的则是对六十年代香港的某种“愿景”,是精心设计的那一年代的模样与气氛——它有些破败,又幽闭,但同时又蕴含着某种魅力。 王家卫电影中对六十年代香港的表现往往被视为一种怀旧的表现形式。的确, 王家卫本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承认自己对于六十年代的钟情(或者说迷恋)。然而,他所传递的是一系列对真实的煞费苦心的重新构想,不仅限于六十年代。他 的电影世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独特的视觉语言和风格之上,超越了单纯的表征或怀旧。相较于任何一种理解,它更是一个高度建构的(视觉)幻想,其中,某些重 复出现的元素不仅有着令人陶醉的美,更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界限。虽然我还未参观这一展览,但由王家卫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镜花水月》一展担任艺术 指导似乎尤为适宜,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此展强调了“中国性”是如何在西方文化中为时尚与电影所代表的。正如该展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所说,“这场展览不仅关于中国本身”,而是关于“大家对中国的集体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场展览也许是王家卫的幻想的又一个物质化的表现。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name… Read more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